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实现“梨业强、梨农富、梨乡美”的果园梦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23-04-19 12:19:54

本报记者 罗晨 通讯员 许天颖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原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启动建设了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其中,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年底正式建设运行。“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十余年来,全国梨总产量增长37 %以上,单产提升49 %以上,总产值增长约60 %,在引领我国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日前,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绍铃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梨业强、梨农富、梨乡美”的中国“果园梦”正在逐步实现。

2021年3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河南宁陵举行梨树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现场观摩会


(相关资料图)

推动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据介绍,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由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作为国家级研发平台,于体系建设启动同期正式成立,依托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绍铃教授任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技术中心主任。

“自2008年建设运行以来,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和地方主管部门及各岗站建设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在新品种培育、新模式、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标志性重要成果。截至2022年,共培育梨新品种62个,研发新模式12套,新技术7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合计171项;制定行业及省级地方标准64项。”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秘书、南京农业大学谢智华高级实验师介绍,15年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多个县(市)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园和生产示范园267个,极具区域代表性和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标准示范园11个,总示范面积近7万亩,辐射推广逾500万亩,示范园较普通梨园优质果率平均提升10%以上,节本增效效果显著。每年在全国开展1000余场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线上线下指导培训技术人员和梨农约 10 万人次,扶植企业、合作社40多家。成功建设河南宁陵、河北威县、安徽砀山、湖北枝江、山东莱阳、辽宁海城、云南泸西等7个“一县一业”示范样板县,并在各县分别建设“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引进集成体系成果;在全国121个示范县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培训1600多场次,提供技术服务3000多次;通过技术简报、梨体系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品种、新模式、实用新技术56项,编制培训教材8套,累计发放培训资料及农资近9万份,培训基层农技推广骨干、梨农等逾10万人次。承担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县专家顾问组、新疆香梨全产业链专家指导组科技帮扶工作,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帮助地方实现梨全产业链增长、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此外,自成立以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召开梨产业科技防灾减灾研讨会,制定了分区域、分时段、分灾种的《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和灾害预警月历,明确了各区域工作重点、负责人与人员分工,为防灾减灾、稳产保供做好保障。密切关注并协助地方主管部门和生产者及时有效应对梨火疫病、早春花期冻害、高温、干旱等产业突发性事件和农业灾害。每年向农业农村部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立项建议报告50多份,为我国梨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小生产”制约“大市场”

农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带来新改变

张绍铃介绍,梨在我国的种植范围较广,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均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并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梨优势栽培区域,栽培种主要有白梨、砂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等5种,总体可划分为4大优势产区及4个特色产区,分别为:华北白梨区、西北白梨区、黄河故道白梨砂梨区、长江流域砂梨区和东北特色梨区、渤海湾特色梨区、新疆特色梨区、西南特色梨区。“长江流域梨产区以‘翠冠’为代表的早熟砂梨为主,约占早熟梨总面积的60% ,‘苍溪雪梨’等地方品种约占20% ,其他为新育成品种或国外引进品种;黄河故道梨产区主要以‘砀山酥梨’等白梨品种为主,其次为‘翠冠’‘秋月’‘苏翠1号’等砂梨品种;华北梨产区的主栽品种一是‘鸭梨’‘雪花梨’等传统地方品种,更多的是以‘黄冠’为代表的新品种,目前‘黄冠’在华北平原的栽培面积已超过100万亩,近年来,‘秋月’‘玉露香’等新品种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西北梨产区主要栽培品种有‘砀山酥梨’‘早酥’‘红香酥’及‘黄冠’等,有少量的西洋梨‘早红考蜜斯’‘巴梨’;东北梨产区品种更新慢,主栽品种以‘南果梨’为代表的秋子梨为主,新品种主要有‘早金酥’‘红南果’等;新疆地区梨主栽品种为‘库尔勒香梨’,另有少量的‘砀山酥梨’,品种相对单一。”

由于梨栽培品种的种类多,不同生态区域主栽品种不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梨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张绍铃认为,小农生产难以满足消费市场“品质稳定、规格一致,持续供货、价格合理”的需求,也给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及推进现代化、机械化、数字化生产进程带来阻碍。尤其在加工方面,主要是加工规模小,品类相对单一,且以粗加工为主,对功能成分挖掘和精深加工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此,张绍铃表示,我国梨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解决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实现梨优质安全高效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将从多方面入手,推进我国梨产业绿色发展,例如:扶植一批生产、经营、保鲜、加工企业及种植大户,培养一批基层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促进工商资本向梨产业转移;促进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的“三家融合”及“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的有机衔接,拓展一县一业样板及品牌效应,形成农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逐步实现‘梨业强、梨农富、梨乡美’的果园梦,打造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的模范典型样板。”张绍铃说。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彭宗璐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